《程材》所论,论材能行操,未言学知之殊奇也。
夫儒生之所以过文吏者,学问日多,简练其性,雕琢其材也。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,尽才成德也。
材尽德成,其比於文吏,亦雕琢者,程量多矣。
贫人与富人,俱赍钱百,并为赙礼死哀之家。
知之者,知贫人劣能共百,以为富人饶羡有奇余也;不知之者,见钱俱百,以为财货贫富皆若一也。
文吏、儒生有似於此。皆为掾吏,并典一曹,将知之者,知文吏、儒生笔同,而儒生胸中之藏,尚多奇余;不知之者,以为皆吏,深浅多少同一量,失实甚矣。
2025年07月28日
《程材》所论,论材能行操,未言学知之殊奇也。
夫儒生之所以过文吏者,学问日多,简练其性,雕琢其材也。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,尽才成德也。
材尽德成,其比於文吏,亦雕琢者,程量多矣。
贫人与富人,俱赍钱百,并为赙礼死哀之家。
知之者,知贫人劣能共百,以为富人饶羡有奇余也;不知之者,见钱俱百,以为财货贫富皆若一也。
文吏、儒生有似於此。皆为掾吏,并典一曹,将知之者,知文吏、儒生笔同,而儒生胸中之藏,尚多奇余;不知之者,以为皆吏,深浅多少同一量,失实甚矣。
2025年07月28日
一,这诗本是唐朝诗人王湾所写,标题为《次北固山下》,原诗为:
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。
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
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
乡书何处达? 归雁洛阳边。
二,此篇历来被人推崇,其中"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"两句最为有名,历来评价溢美之词,不用我说。但我看此篇"文不对题"。次北固山是说在北固山驻扎,或者是在北固山歇脚,但全诗写的是行船赶路之所见,想到镇江与洛阳相隔遥远,望归雁传信,展示思念家乡之情。
三,从全诗来看,我更喜欢"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“,画面感很强,生动形象,有"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"的意境,"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"的风格,让人产生一种旅游的情致。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,对仗工丽,描写时序交替,可以理解为太阳从海面上升起,昨天的夜晚就要消失,即海日生夜残。而青山绿水仿佛进入春天,新的一年又要开始,过去的一年即使结束,即江春入年旧。当然,也许多数人认为是,日出于即将消失的昨天夜晚,春天到来又和从前的岁月循环,或者是春天来了一样会进入岁末。
2025年07月28日
1、《水浒传》,作者施耐庵(1296——1370?),元末明初。
2、《西游记》,作者吴承恩(1510?——1582?),明代。
3、《三国演义》,作者罗贯中(1330?~1440?),元末明初。
4、《红楼梦》,作者曹雪芹(1715—1763),清代。
《水浒传》《三国演义》《西游记》和《红楼梦》并称四大名著。四大名著成书最早的是施耐庵的《水浒传》,成书大致于元末明初。然后是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,也成书于元末明初,但稍晚于《水浒传》。吴承恩的《西游记》在明朝中晚期完成。成书最晚的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则完成于清朝中期。
2025年07月28日
《古诗三百首》是一本古诗选集,收录了许多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。这些古诗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和主题,包括爱情、友情、离别、思乡、哲理等。
以下是一些《古诗三百首》中的著名古诗,按照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分类:
五言绝句:
《静夜思》(唐·李白)
《春晓》(唐·孟浩然)
《鹿柴》(唐·王维)
《竹里馆》(唐·王维)
《相思》(唐·王维)
2025年07月28日
朝中措·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宋代:欧阳修平山阑槛倚晴空。山色有无中。手种堂前垂柳,别来几度春风。 文章太守,挥毫万字,一饮千钟。行乐直须年少,尊前看取衰翁。清商怨·葭萌驿作宋代:陆游江头日暮痛饮。乍雪晴犹凛。山驿凄凉,灯昏人独寝。 鸳机新寄断锦。叹往事、不堪重省。梦破南楼,绿云堆一枕。
央视科教频道3月23日-4月1日每晚19:30-21:10 十期连播。重播时间:当晚22:20-24:00次日 11:50-13:30。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三季每天结束后,将播出纪录片《诗词来了》。共十集
2025年07月28日
1、昨日登高罢,今朝再举觞。菊花何太苦,遭此两重阳。《九月十日即事》
2、竹叶于人既无分,菊花从此不须开。《九日》
3、茱萸房重雨霏微,去国逢秋此恨稀。目极暂登台上望,心遥长向梦中归。《九日雨中》
4、重阳阻雨独衔杯,移得山家菊未开。《重阳阻雨》
5、重阳未到已登临,探得黄花且独斟。《丁巳重阳》
6、重阳秋雁未衔芦,始觉他乡节候殊。旅馆但知闻蟋蟀,邮童不解献茱萸。《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》
7、重阳不忍上高楼,寒菊年年照暮秋。《重阳感怀》
2025年07月28日
小石潭记(原文)
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珮环,心乐之。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冽。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,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。青树翠蔓,蒙络摇缀,参差披拂。(珮 通:佩)
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。日光下澈,影布石上,佁然不动;俶尔远逝,往来翕忽。似与游者相乐。
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其岸势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
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。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
2025年07月28日
这首诗是我国现存最早、发展最完备的七言古诗,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。从内容上来看,这首诗分为三个层次。第一层的前两句写自然节气的变化,是由宋玉《九辩》中的“悲哉,秋之为气也,草木摇落而变衰”变化而来的。在第一层,作者集中浓墨,着重刻画了一幅风声萧瑟、草木凋落、大雁南飞的秋景。
第二层刻画了妻子情深意切的思念和孤苦不安的忧思。她猜测丈夫此时一定也在思念着她,并因此掀起了一层新的波澜:既然丈夫思念她,又为什么迟迟不归呢?通过她的埋怨,更清晰地反映了她对丈夫的依恋。第三层描写了深夜 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。
2025年07月28日
1、我闭南楼看道书,幽帘清寂在仙居。——李白《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》
2、位卑未敢忘忧国。——《病起书怀》
3、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——李白《行路难》
4、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——诸葛亮《诫子书》
5、武子耽书不暂忘,练囊终夜照凄凉。——郑思肖《车武子聚萤读书图》
2025年07月28日
原句: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;翻译:我一面擦泪一面长叹, 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。
原句: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,謇朝谇而夕替;翻译:我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, 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。
原句:既替余以蕙纕兮,又申之以揽茞;翻译:他们既诽谤我佩带蕙草,又指责我采集苗兰。
原句: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翻译: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, 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。
原句:怨灵修之浩荡兮,终不察夫民心。翻译:我埋怨王上太肆无忌惮, 始终不考虑人民的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