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三百科网

诗词鉴赏_文章品读_传统文化知识大全

苏轼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(苏轼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朗诵)

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出自宋代苏轼的

《定风波·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》

王定国歌儿曰柔奴,姓宇文氏,眉目娟丽,善应对,家世住京师。定国南迁归,余问柔:“广南风土, 应是不好?”柔对曰:“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。”因为缀词云。

常羡人间琢玉郎,天应乞与点酥娘。尽道清歌传皓齿,风起,雪飞炎海变清凉。

万里归来颜愈少。微笑,笑时犹带岭梅香。试问岭南应不好,却道:此心安处是吾乡。


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只要心中安宁,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也都如同在家乡一样心安理得。这个回答具有深刻的意蕴,既是歌颂柔奴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感悟。

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,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。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,也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、无往不适的旷达襟怀。柔中带刚,情理交融,空灵清旷,细腻柔婉,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。

此心安处是吾乡:这个心安定的地方,便是我的故乡。

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苏轼的《定风波·常羡人间琢玉郎》是苏轼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首词。该词写于公元1083年。当时苏轼的好友王巩(字定国)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“乌台诗案”牵连,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。

王定国受贬时,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。公元1083年(元丰六年)王巩北归,出柔奴(别名寓娘)为苏轼劝酒。苏轼问及广南风土,柔奴答以“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”。苏轼听后,大受感动,作此词以赞。

该词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,并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。

该词风格柔中带刚,情理交融,空灵清旷,细腻柔婉。

常羡人间琢玉郎,天应乞与点酥娘。自作清歌传皓齿,风起,雪飞炎海变清凉。

万里归来年愈少,微笑,笑时犹带岭梅香。

试问岭南应不好,却道,此心安处是吾乡。

     该诗句出自《定风波·常羡人间琢玉郎》,写于元丰六年。

    其时苏轼好友王巩受“乌台诗案”牵连,被贬谪到岭南宾州,其歌妓柔奴随行。元丰六年,王巩北归,与苏轼饮酒。席间,巩出柔奴为苏轼劝酒。苏轼问及岭南风土,柔奴答曰“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”。苏轼听之,感动不已,隧作《定风波·常羡人间琢玉郎》。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