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:
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(zōu,邹)邑。他的祖先是宋国人,叫孔防叔。防叔生伯夏,伯夏生了叔梁纥(hé,禾)。叔梁纥年老时娶颜姓少女才生了孔子,那是他们到尼丘山向神明祷告后而得孔子的。鲁襄公二十二年(前551)孔子诞生。他刚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,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。字仲尼,姓孔氏。 孔子出生不久叔梁纥就死了,埋葬在防山。防山在鲁国东部,因此孔子无法确知父亲的坟墓在何处,是母亲没有把父亲埋葬的地方告诉他。孔子小时候做游戏,常常摆起各种祭器,学做祭祀的礼仪动作。孔子的母亲死后,就把灵柩暂且停放在五父之衢,这是出于慎重没有马上埋葬。陬邑人輓父的母亲把孔子父亲的葬地告诉了他,然后孔子才把母亲迁去防山同父亲葬在一起。 孔子腰间还系着孝麻带守丧时,季孙氏举行宴会款待名土,孔子前往参加。季孙氏的家臣阳虎阻挠说:“季氏招待名士,没有请你啊。”孔子因此而退了回来。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,收录于《史记》卷四十七,列传第十七。这篇文章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事迹,包括他的出生、学习、游历、政治生涯、学术成就、门徒等方面的内容。
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他的学说和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通过对孔子生平事迹的记述,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,以及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。
这篇文章还涉及到孔子的门徒,如子路、子贡、颜回等,以及孔子的政治生涯和他与各国君主的交往。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描述,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学说,以及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