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,创作诗歌240余首,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年)冬天,杜甫为避 “安史之乱”,携家带口由陇右 (今甘肃省南部)入蜀辗转来到成都。
四川学政何绍基因杜甫、高适“人日”唱和典故,便特地于“人日”来到草堂祭拜诗圣杜甫,题就“锦水春风公占却,草堂人日我归来”,此联一出,文人墨客竞相效仿,以至于每年群贤少长,齐聚草堂,吟诗作对,凭吊诗圣,“人日游草堂”的风俗也就此流传。
“锦水春风公占却,草堂人日我归来”,每年人日,凭吊诗圣,赏梅祈福,是成都市民新春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。自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首场恢复“人日游草堂”活动后,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九届,“人日游草堂”现已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,杜甫草堂没有举行大型的人日游草堂线下活动,通过线上敬献梅枝邀请市民参与人日祭拜,致敬杜甫
杜甫草堂,是为了纪念我国,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而建的景区,在四川省成都市,很多人慕名而去参观。杜甫因为安史之乱的影响,辗转到了成都,收入微薄,生活难以为继,幸亏得到了贵人相助,建造了简陋的草堂,但还是挣扎在温饱线上。杜甫在草堂生活期间,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诗。后人为了纪念他,重修了杜甫草堂,现在是成都的名胜景点。
杜甫草堂,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,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,创作诗歌240余首。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,重结茅屋,使之得以保存,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