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三百科网

诗词鉴赏_文章品读_传统文化知识大全

王昌龄的资料(王昌龄的资料简介30字)

唐朝边塞诗人,七绝圣手

回答:王昌龄的资料如下:

1、王昌龄(公元698-756年)字少伯,汉族,山西太原人。

2、开元十五年(727年),进士及第,授校书郎,迁龙标县尉。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,授汜水县尉,坐事流放岭南。开元末年,返回长安,授江宁县丞。安史之乱时,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。

3、王昌龄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人交往深厚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,有“诗家夫子”、“七绝圣手”之称。著有《王江宁集》六卷。

4、王昌龄一生创作将近200首诗作,留下来的有181首。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,送别诗有五十二首,占了四分之一左右。七绝七十四首占盛唐的绝句的六分之一。有《王昌龄集》留世,集六卷,今编诗四卷。

王昌龄(698年-757年),字少伯,京兆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,盛唐时期边塞诗人、大臣。王昌龄其诗境雄浑开阔,自成一格,他的边塞诗,慷慨豪迈,气势雄浑,格调高昂,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,后人称其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。

王昌龄(698年–756年),唐代著名诗人。年少时生活贫困,在某次谒见玄奘法师后,开始学习佛法文化,并踏上了诗歌创作之路。

他的诗歌大多写景抒情,充满着生命力和感情色彩。著名作品有《登鹳雀楼》、《芙蓉楼送辛渐》等。其中的《长恨歌》更是中国史上的文学经典之一,以其深刻的感情表达和华丽的词藻,被誉为“千古绝唱”。王昌龄不仅在文学上精湛有独到的造诣,还深入研究佛法,同时还曾担任过地方官员的职务,被称为“文彩双绝的文学家”。

他的艺术成就深深影响着后人,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。

答:王昌龄(公元698年[a]-公元756年),字少伯,京兆(今陕西西安)人[b],唐代边塞诗人,世称王江宁、王龙标,被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

王昌龄(698-756年),唐代文学家,字少伯,号杞子。他是杜甫的好友,擅长诗歌和文学批评。其代表作品有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、《出塞》等。王昌龄在诗歌中以清新明快的风格和婉约柔和的情感著称,被誉为"婉约派"代表诗人之一。他的诗歌以写景和抒情见长,其作品多表现了生活的苦难和人生的矛盾,深受后人喜爱。
王昌龄(698-756年)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,他与杜甫交好,擅长写婉约清新的诗篇。他的代表作品包括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、《出塞》等。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,情感婉约柔和,被誉为"婉约派"代表诗人之一。他的作品常表现生活的矛盾和苦难,深受后人喜爱。同时,他也擅长文学批评,为唐代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。年少时有远大的抱负,投笔从戎,到塞外当兵。

正是有塞外从军的经历,一身才华的王昌龄才写出: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这样满怀豪情的诗句。

唐朝著名的诗人、政治家,山西太原人。唐太宗就位时,王昌龄被任命为唐朝宰相,与诗人高适等诗人交往深厚,其主要代表作[登科后],一生写作诗歌200多首,大都保存至今。

王昌龄是唐代杰出的诗人、文学家和政治家,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,尤以七言绝句的创作成就为世人所称道。

他早年曾参加安禄山之乱,后出仕唐朝,在官场上担任过多个要职。他的诗歌作品表现了诗人对颓废萧条的江南地区、战争动荡的时代、个人内心的感悟等多方面的描写和反映,其文辞清新简约,含蕴深刻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登鹳雀楼》、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、《静夜思》等。他作品的影响深远,被後人誉为“千古文章之冠”、“七绝之祖”。

王昌龄(698—757),字少伯,汉族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人交往深厚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,又被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,代表作有《从军行七首》《出塞》《闺怨》等。

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,出生于隋末唐初。
他主持过诗歌选订、编定过《三绝》等重要文化工作,被誉为“吟诗大王”。
在政治上,他曾担任过相州刺史、太子太保等职务,在唐玄宗上台后,也曾被任命为宰相。
其诗歌多以雅致、豪放为主,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《登科后》、《夜泊牛渚怀古》等。

王昌龄,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,字号端明,原籍河南洛阳。
他曾任相州刺史、左拾遗、韶州刺史等职。
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爱情、离别、怀旧、咏物等多个方面,有“九万里风鹏正举”、“抽刀断水水更流”等经典诗句。
他的代表作包括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、《登科后》等,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性作品。

王昌龄,唐代末年著名诗人、政治家。
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,代表作有《登鹳雀楼》、《芙蓉楼送辛渐》等。
同时,他也曾担任宰相一职,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。
其诗作清新脱俗,富有感情和哲理内涵,被誉为唐代“诗魂”。

1 王昌龄是唐代诗人之一。
2 他的诗歌以婉约清新、含蓄细腻的风格驰名古今,留下了众多经典之作,如《登鹳雀楼》、《芙蓉楼送辛渐》等。
3 他还曾担任过宰相、翰林学士等重要职务,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。

王昌龄(698年-757年),别名王江宁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又一说京兆长安(今西安)人。人称“七绝圣手”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。

开元十五年(公元727年)进士,任秘书省校书郎。二十二年(公元734年)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,调氾水县(今河南荥阳西北氾水镇)尉,后谪岭南。二十八年(公元740年)任江宁(今江苏南京)丞。天宝七年(公元748年)再贬龙标尉。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。后弃官隐居江夏。安史之乱中,回乡途经亳州(今安徽亳县),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

王昌龄 (698—757),字少伯,汉族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又一说京兆长安人(今西安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。

王昌龄早年贫苦,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,30岁左右进士及第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、汜水尉,因事被贬岭南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被刺史闾丘晓所杀。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