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三百科网

诗词鉴赏_文章品读_传统文化知识大全

白居易写的忆江南(白居易写的忆江南的意思是什么)

《忆江南》属于一种诗体的词牌名,本为唐教坊曲名,后用作词牌名。又名“望江南”、“梦江南”、“江南好”、“望江梅”、“春去也”、“梦游仙”、“安阳好”、“步虚声”、“壶山好”、“望蓬莱”、“江南柳”等。

“忆江南”词调自创调之初就十分流行,在被人传唱、欣赏、接受的过程中得以流传到后世并产生了多种多样 的别名。与此同时,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,此词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。之所以能成为长盛不衰的词调,自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声情特点。

白居易的《忆江南》三首是词,《忆江南》的文学体裁:联章词。联章词,即词的联章体,是指以并列的方式扩张词的内容的一种体式,简单的说,就是两首或两首以上的一组词写同一件相关的事。

其一

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: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?

其二

江南忆,最忆是杭州:山寺月中寻桂子,郡亭枕上看潮头。何日更重游?

其三

江南忆,其次忆吴宫:吴酒一杯春竹叶,吴娃双舞醉芙蓉。早晚复相逢?

抒情诗 ,写景诗, 白居易通过对江南如诗如画的描写,问众人展现了一幅江南美景图。

《忆江南》不是古诗,而是一首词。


作者是唐代白居易,原文:


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


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?


译文:


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,风景久已熟悉。


太阳从江面升起,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,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。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?


注释:


1、忆江南:唐教坊曲名。作者题下自注说:“此曲亦名‘谢秋娘’,每首五句。”按《乐府集》:“‘忆江南’一名‘望江南’,因白氏词,后遂改名‘江南好’。”至晚唐、五代成为词牌名。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。


2、谙(ān):熟悉。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。


3、江花:江边的花朵。一说指江中的浪花。


4、红胜火:颜色鲜红胜过火焰。


5、绿如蓝:绿得比蓝还要绿。如,用法犹“于”,有胜过的意思。蓝,蓝草,其叶可制青绿染料。


赏析:


全词五句。一开口即赞颂“江南好!”正因为“好”,才不能不“忆”。“风景旧曾谙”一句,说明那江南风景之“好”不是听人说的,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、体验过的,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。


接下去,即用两句词写他“旧曾谙”的江南风景: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”春来百花盛开,已极红艳;红日普照,更红得耀眼。在这里,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。春江水绿,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,更显得绿波粼粼。在这里,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。


全词以追忆的情怀,写“旧曾谙”的江南春景。而此时,作者却在洛阳。比起江南来,洛阳的春天来得晚。作者写于洛阳的《魏王堤》七绝云:“花寒懒发鸟慵啼,信马闲行到日西。何处未春先有思,柳条无力魏王堤。”在江南“日出江花红胜火”的季节,洛阳却“花寒懒发”,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,才透出一点儿春意。

属于古词

忆江南(词),本为唐教坊曲名,后用作词牌。原为单调,二十七字,三平韵,中间七言两句,以对偶为宜。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。宋人多用双调。

忆江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做的词。

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。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