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三百科网

诗词鉴赏_文章品读_传统文化知识大全

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是什么意思

君子喻与于义小人喻于利

人有耻,则能有所不为。

这句话出自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三

意思:一个人有了羞耻心,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.人有了羞耻心,才会有志向、抱负和气节,才能意志坚定,于贫富、得失、义利之间有所取舍,而不是任凭物欲驱谴。

释义:

一个人行事,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。


例句:

清闲贞静,守节整齐,行己有耻,动静有法。

?


行己有耻,止于至善的意思是说君子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,在达到至善之前便停止。

行己有耻出自于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”意思是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,出使外国各方,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,可以叫做士。

止于至善出自于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於至善。”意思是修身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,在于使人弃旧图新,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

《论语子路篇》

子贡问曰:何如斯可谓之士矣?子曰:行已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

子贡问道:怎样才可以称作士?孔子说:对自已的行为能特有修耻之心,出使外国不辱君主赋于的使命,这样可以称作士了。

行已有耻,即对自已的行为能持有修耻心。

这样的士,是负有国使命的士。是政治的一个方面。

这句话的意思是,君子有所为,有所不为,在待人接物处事时 自己心里有杆秤,有耻辱标准,有些事耻于去做的坚决不能做。

行己有耻出自于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”有知耻之心,出使外国各方,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,可以叫做士。

儒家经典《论语》中有非常多的为人处事的准则和要求。

行己有耻的含义是一个人行事,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。要知廉耻,懂荣辱,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