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除夜作》是唐代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,译文:
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,寒冷的灯光照着我,久久难以入眠。是什么事情,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?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;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,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。
原文:
除夜作
旅馆寒灯独不眠,客心何事转凄然。故乡今夜思千里,愁鬓明朝又一年。
注释:
①除夜:除夕之夜。
②客心:自己的心事。转:变得。凄然:凄凉悲伤。
③霜鬓:白色的鬓发。明朝(zhāo):明天。
高适(约704年—约765年),字达夫、仲武,汉族,唐朝渤海郡(今河北景县)人,后迁居宋州宋城(今河南商丘睢阳)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,曾任刑部侍郎、散骑常侍、渤海县候,世称高常侍。
高适的除夜作一诗,描述了自己长年漂泊,作客异地,除夕之夜,独守凄冷的空房,孤灯难眠;同时遥想故乡亲人,因为对千里之外的“我”的思恋,愁添白发,以对方写“我”心,不禁心涌悲戚。
【故乡】是借指故乡的亲人【千里】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.那意思是说,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.其实,这也正是“千里思故乡”的一种表现.诗人没有紧接着上句具体去直叙自己的“凄然”之情,不说自己思念家人,而说家人思念自己.这种角色互换、联想的手法,把同样的意思经由对方表达出来,更显得曲折而有意味.这与王维的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、杜甫的“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”以及白居易“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著远行人”有异曲同工之妙.